1. 首页
  2. 钢琴考级

钢琴考级的好处与坏处

 

丹老师问答(第40期)

提问:

丹老师你好。我女儿现在7岁,学钢琴有两年了。我看了网上很多文章,有说一定要考级的,有说考级不好都是浪费时间的,搞得我也很迷茫,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给我女儿报名考级,麻烦丹老师帮我分析分析,请给我一点建议。

 

丹老师解答:

网上确实有很多文章来分析考级的好处和坏处,我也看了很多,再结合我平时教学实践,和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:

先说考级的好处。

第一,训练孩子在短时间内高强度、高质量地练琴。

现在孩子都忙,学校里作业本来就多,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课,练琴时间更是压缩到了极致。暑期考级,能提前两三个月开始练的孩子就已经很好了,更多的都是等学校里期末考试结束才开始练琴,这时候大概距离考级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
如果是六级以下,这一个月的时间,也许每天加班加点地狂练,还是能差不多糊弄过去的。但如果是七级以上,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来不及。所以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还没放假的时候就先把识谱完成,放假了再练熟。

那么,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样高强度的练琴,对孩子是个很好的锻炼。

在没有考级压力的环境下,很多孩子都比较散漫。家长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,让孩子好好体会一下什么是高强度练琴。

  • 原来每天也就练一个小时,现在一天要练六个小时。

  • 原来一首曲子练到差不多弹下来了老师就放水通过了,现在要完全熟练才敢上考场。

  • 原来乐曲处理得差不多、有那个意思就行了,现在不仅要处理好,还要将处理夯实。

这样的训练之后,孩子在熟练程度、乐曲的完成度和音乐处理这些方面都会有所提高。

第二,给孩子一个在公开场合、在陌生人面前演奏的机会。

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难拥有在陌生人面前演奏的机会。平时孩子练琴,面对的也就是家人和老师,甚至都很难听到看到其他孩子练琴的情况。

在陌生人面前演奏,也可以认为是在公开场合演奏,完全不同于自己在家里练琴。

自己在家练琴,不存在临场紧张的问题,也不存在环境不熟悉的问题,因此在练习的熟练程度和对音乐的处理上来说,都是比较自信和自然的。

但考级现场就不同了。

考级现场就是一个公开场合演奏的环境:陌生的考官,陌生的考生,陌生的教室,陌生的灯光,陌生的钢琴,陌生的触感。

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考试,再加上有众多小朋友一同围观,孩子在考级现场难免会紧张。

这就是舞台恐惧。

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舞台恐惧,越是年龄大的孩子,越容易出现舞台恐惧。

消除舞台恐惧的方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多练习。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在公开场合演奏,跨过自己的心理障碍,消除紧张感。因此,考级的临场感对孩子们是个很好的锻炼。

第三,检验自己的学琴成果。

考级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检验自己的学琴成果。

现在,越是发达地区,考级的孩子就越多,考级通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,不是能够随随便便混过去的。

那么,认认真真地练好这几首考级曲目,就是对自己平时学琴水平的考验。

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,将几首曲目练到极致,足够熟练到上场也不慌、不错、不断、不忘,要是能够将音乐处理发挥出来就更好了。

所以请大家好好把握考级的机会来提高自己。

说完了好处,再来谈谈考级的坏处。

第一,太过频繁地参加考级会破坏学琴的系统性。

正规学琴,都是有系统性的,包括系统的教材和系统的训练流程。大多数老师的日常教学都是按照教案和教材来走,考级对于日常教学来说,其实另外插进来的内容。对于学生来说,这些额外插进来的内容,打破了原来的学琴进度。一到考级季,学生们就不得不停掉原来的课程,开始重头练新曲子。

这样,就破坏了原本的学琴系统性。

而且,孩子不会因为一次考级猛练了那么几首考级曲就有重大的提高。孩子弹琴水平的提高,都是平时课程长期积累的结果。本来孩子们能够用来练琴的时间就很短,再额外加入一个考级,平时能够好好学琴的时间就更少了。

再加上很多孩子平时学琴就不用功,到了考级季,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拿下考级曲目,而不得不提前好几个月开始准备,这样一年下来,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时间来进行正常的学琴了,造成恶性循环,也塑造了很多只会弹考级曲、其他都不会的孩子。

第二,不切实际地拔高造成急功近利。

这一点是考级最大的坏处,而这个坏处最大的帮凶是劣质家长。

劣质家长为了攀比、为了面子、为了利益,不惜牺牲孩子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,只看重考级证书,而忽略实际演奏质量。他们只认证书,不认本领,以为有了证书,就代表孩子有了相应的水平,所有对于学琴的认知,都停留在证书那一张纸上。

这一类的家长,之所以称之为劣质家长,是因为他们自身对音乐演奏的正确性没有丝毫认识,也不具有什么文艺方面的基本素养,对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话术也没有分辨能力,属于自身素质比较差、缺少目标、难辨是非、喜随大流的类型。

而且,这一类家长的可悲就在于,就算让他们碰到了有责任心的好老师,也很难拯救他们,因为他们一心攀比,急功近利,好老师一劝不要这么着急,反而不合他们的心意,就觉得老师是在耽误人,所以他们只能和忽悠人的劣质老师一拍即合。

所以,急功近利的不是考级,而是家长。

第三,总是混过考级会让孩子对乐曲完成度产生错误认知。

确实是这样的,大多数孩子通过考级,不是真的“考”过去的,而是“混”过去的,是在考官无奈又同情的目光中被大放水“水”过去的。

所以,很多孩子和家长自豪的十级证书,实际上只是虚假繁荣。

这种混过的考级,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,就是不需要怎么努力,甚至都用不着死磕几首考级曲,甚至都用不着全弹完,甚至都不需要手指跑动干净清晰,就能拿到一张证书。这就让孩子把侥幸当成了常态,会让他们觉得平时认真下功夫练琴完全没必要,反正考级只要混一混总能混过去。

混过考级,对孩子是一种错误激励,让他们觉得弹钢琴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,完全不需要花十分的精力,只要三分的精力就足够了。这会造成孩子盲目自信,他们会认为弹钢琴就是很简单,只要不间断不错音、噼里啪啦一首曲子全弹下来,就是钢琴家了。

在这样的心理下,孩子练琴更加不认真了,也更加不在乎音乐处理和完整性的问题,也很难向高阶课程迈进了。

综上,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体会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
<END>

 

原创文章,作者:yhp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ianoinfo.cn/1106.html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8-166-177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134035417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